荣康
    当前位置
    焦点网谈>教育在线>学生没有感恩并非就是--白眼狼

    学生没有感恩并非就是--白眼狼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07-8-26    浏览: 6581 次
    :

                             □  玛捷米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2007-8-22 《楚天都市报》)报道出来后,指责说学生不懂感恩的言论铺天盖地的袭来.也许,不利用各种方式公开表示感谢的原因很多,因为羞涩,因为自卑,因为脆弱呢。也许,是觉得现在说些感恩的话不如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呢。凡此种种,"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这个大帽子是不是扣得有点早也太过沉重了呢? 
      凭什么说学生不懂感恩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把不懂感恩的板子全打在贫困生的身上。一方面,政府与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营造学会感恩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社会也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需要,减轻他们的心理亏欠感,保护贫困生的自尊。其实,真正的感恩是一种心态,不是写信、打电话这么简单。认真完成学业,回报社会,这才是对资助人,对人间善意最好的报答。 
      《楚天都市报》的后继报道中,涉事学生回应道:"并不是我冷漠,只是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所以,很少与企业家联系。"一位当事人说,"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给小学生补习功课,一个暑假可以赚几百块钱,够我几个月的生活费,我更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涉事的另一名女学生,现在全家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们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外地赚钱,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健康地学习,保持自尊心"。这位母亲说,她虽然理解企业家的做法,但不赞同企业家因此而让孩子背上如此大的精神压力。 
      我们若真的了解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心态,就知道没有道谢的受助生,并非个个都是"白眼狼"。我在大学读书期间,身边也有几位这样的贫困同学。他们接受了他人资助,似乎也并未刻意向资助者表达谢意。不过,他们却从未放弃任何一丝回馈社会的机会。不论是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到护城河边打扫卫生,还是义务上街做交通协管员,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绝对是最积极的人。 
      为什么还要给贫弱群体背负上沉重的道德十字架?现在很多慈善人士打着慈善的名号,做点施舍,只是为了打出自己企业的名气,只是为了给自己捞取名誉,为了自己将来发展更便于获得社会资源。我们经常见到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的镜头和画面:那些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和手捧一个大大的红包,而他们的形象也在媒体的闪光灯和摄像机面前不断地被突出、放大。此时,有多少人能够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呢?在笔者看来,正是这样一种资助方式,让一些大学生失去了感恩的心。在这样的资助活动中,作为主办方的领导或者企业家已经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如宣传,如名誉,如影响等等,他们还需要什么呢?如果再需要他人的感恩之心,就只能说是苛求了。所以,唤醒一些贫困生的感恩之心,首先应该改变这样一种运动式的资助方式。 
      资助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感恩吗?对于学生的"失礼",企业家也应有宽广的胸怀,不应过分计较,要从教育人的出发点去处理。学生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社会也更应有一种阳光的捐助机制,建立更科学的运行机制,比如更多的基金会、非政府慈善团体,以保障慈善事业健康良性发展。如果仅仅因为学生不懂感恩,企业就这样停止了资助并且还大肆宣传实在欠妥!这样只会对那些孩子们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不过令人欣慰的是,08月24日《楚天都市报》后续报道称,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唐开华回应将恢复对上述贫困生的资助,唐开华认为,资助者想了解受助对象的生活、学习情况,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工会和资助者并不是需要什么回报,而是整个社会需要这样一种感恩心态。笔者以为,这才是最好初衷。 
      受助不感恩,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背后隐含着很多不为大家所注意的背景,我们既不能单纯去指责受助不感恩者的不对,也不能对资助者的付出盲目好评,仅仅由于不言谢,便认定其不感恩,多少带有"肉食者谋"的片面性,是否感恩并非是判断"白眼狼"的唯一标准,毕竟受助贫困生究竟感恩与否,不要只看嘴上功夫,更重要的看看他们拿了善款之后,有没有更加认真地学习,是否也曾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是否为社会做了些什么,这远比追问和反思受助生有没有对资助者表达感恩有意义得多。

    网友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坐到沙发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