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康
    当前位置
    焦点网谈>政府动态>弘扬淅川移民精神 渠首人引领正能量

    弘扬淅川移民精神 渠首人引领正能量

    来源: 焦点网谈   作者: 孔自林   发表时间: 2014-1-8    浏览: 22539 次
    :
         快讯: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所在地,淅川人民为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在进入后移民时代的淅川县,集山美、水美、人可爱、更可敬。中共河南省淅川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带着74.6万人民的心愿,于2014年1月7日7号上午9:00-11:30分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会议室,举办淅川移民精神演讲汇报会,会上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副主任张野、蒋旭光、于幼军等出席,会议由征地移民司司长袁松龄主持。
        台上,报告者一次次哽咽难平;台下,聆听者无法抑制感动的泪水,掌声不断响起,使国调办领导和干部多次感动得落泪。据悉,淅川县移民指挥部干部寇仲、县公安局干警刘玉、大石桥乡原乡长向晓丽、上集镇司法所所长王智红、鱼关移民村搬迁摄影记者王行、“移民样本”何肇胜的外孙女姚昆玉和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赵川等7人,从不同侧面生动讲述了移民乡亲和移民干部的感人故事,诠释了淅川县移民以顾大局、担当为民、顽强拼搏、团结一致为核心的移民精神。下午15:00,该汇报团在经济日报四楼会议室继续巡回演讲。
        1月8日下午14:00点,报告团在解放军装甲兵学院演讲。
        1月9日至11日,该汇报团将先后在建设部社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巡回报告。
    新闻背景:
        当你走进淅川县时,你会聆听着淅川县移民们经历了多次搬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精神,他们靠的是信心和决心,彰显了淅川县人民能舍小家为大家,用勤劳淳朴的厚爱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百姓们。淅川县人民,用他们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迁徒壮歌,用大爱报国的情怀铸就了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地理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移民大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淅川县总面积2820.28平方千米,人口74.6万人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着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沿,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承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础自流到北京、天津。
        淅川县风景名胜众多。有被誉为“亚洲的水库之王”、“流动的黄金海”、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奇峰林立、迂回曲折的丹江小三峡;中州四大名刹之一香严寺,飞瀑鸣泉的世外桃源坐禅谷,如梦如幻的神奇世界八仙洞;被誉为绿色海洋、天然氧吧的龙山景区;北方13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荆紫关清代一条街等等著名景点16个。其中丹江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香严寺、清代五里长街被列为河南省8大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淅川的疼痛与期盼
        走进丹江口库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丹江浩淼无边,田园滴翠,青山如黛,仿佛一幅原生态的水墨画。然而,人们却无法感知这青山绿水中隐忍的伤痛。袅袅炊烟像薄雾般飘在一座座山村上空,村里摇摇欲坠的茅草棚、破旧不堪的青瓦房、长满青苔的石头屋把时光定格在上世纪70年代。在建筑物的墙上,不时可以看到用石灰刷上去的“172米”、“167米”等字样。这些看似普通的数字,在移民的眼中就是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因为那是大坝加高蓄水要淹没的建筑物标识。凡是“红线”以下的住户都要迁移,这中间还包括多次迁移的老移民。淅川县初期工程淹没了淅川县28.5万亩耕地,占全库区的66.5%,超过淅川县总耕地的一半,最富饶的沿江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淹没殆尽;移民补偿费仅7070万元,人均只有560元,补偿与淹没损失形成巨大的反差。
        由于当时缺少移民经验,未考虑环境容量,盲目后靠,致使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淅川县库区12个乡镇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00人,与平原区基本相当;人均耕地只有0.87亩,远低于南阳市人均1.46亩的水平,其中有4万余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虽然经过数十年的扶持发展,返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移民数次搬家,底子薄,生活水平仍明显低于库区平均水平。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未定 淅川移民苦等二十年
        1990年、1992、200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三次对库区进行实物指标调查,但工程始终没能上马。后来,国家又发布了停建令,村里就不让群众建房了。每一次下大雨,乡镇干部都提心吊胆,害怕村民的老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不能修,漏雨灌风的房子也不能补,20年来,因为不知丹江口水库大坝何时加高蓄水,库区的干部群众一直在坚持、在等待。老百姓不敢盖房,村里的道路、电业也不敢搞。老百姓纳喊,到底搬不搬呀?要搬快搬呀!我们头发都熬白了,媳妇都熬没了”。
        淅川县不经国道,不通铁路,特殊县情使淅川在一定时期内处于滞后状态。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仍长期被贫穷、落后的阴影所笼罩。1985年,全县财政收入1701万元(时价,下同),人均纯收入125.9元,92%的农民处于温饱线以下,80%的行政村不通路、不通电,人畜饮水全靠肩挑屋檐接,劳力中文盲、半文盲比重高达86%。1986年,淅川县被国务院重点为贫困县,1994年又被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县。
                             把政绩融在清水里 把丰碑刻在青山上
        淅川县人民为支持南水北调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为了让京、津、冀等地人民用上优质纯净的丹江水,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淅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本着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指导思想,团结带领淅川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示范县、旅游名县”这一目标,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工业企业治污力度,最终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经济强县格局。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0.2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人均突破12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净增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55.6:19.1,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部免除农业税,共免征农业税9624万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及退耕还林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部兑现,共补贴资金7186万元。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年发放低保金由2002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562万元。农村低保顺利开展,五保供养四年新增3459人,年发放五保供养金由2002年的67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476万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明显,累计脱贫4.9万人。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4.32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两免一补”每年资助农村学生20万人次,累计免补资金343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7.8%,居全市第一。农村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建成乡村农家店362家、农资店149家。过去困扰农村的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购物难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1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5.3亿元,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淅川移民迁安基本完成 生态水质保护初见成效
        近年来,淅川县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抢抓南水北调历史机遇,大力弘扬“敬业、实干、奉献、争先”的淅川精神,认准建设生态淅川、富强淅川、和谐淅川“三大目标”,统筹推进移民迁安、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移民迁安基本完成,水质保护初见成效,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做南水北调生态建设的典范、中原经济区发展先锋。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淅川动迁16.5万人,其中外迁14.6万人,涉及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郑州、新乡6个省辖市的25个县市区155个安置点。淅川县内安1.9万人,涉及7个乡镇56个安置点,目前,淅川县已完成16.5万人移民迁安任务。
       希望把移民搬迁所取得的不易成绩,把淅川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宽广博大的胸襟展现出来。移民搬迁工作,更是一项带着情感为国家奉献的伟大事业征程。
        北京市民2014年10月开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团城湖。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10.5亿立方米。淅川县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和移民安置大县。上世纪修建丹江口水库,淅川先后动迁20.2万人。继三峡水利工程又一个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又动迁移民16.5万人,移民工作任务之重、工作强度之大、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面对困难和挑战,淅川县坚持把移民迁安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倾全县之力,全党动员、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只要为移民,无人不奉献”的良好氛围,创造了“六到户”工作法 、“轻装搬迁”、“以奖带迁”等工作方法。经过两年艰辛努力,兑现了16.5万移民搬迁“不伤、不掉、不亡、不漏一人、安全无事故”的工作承诺。
        据不完全统计,移民搬迁期间,淅川县共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753千米、开展医疗服务2.6万人次,有10名党员干部牺牲在移民迁安一线。淅川广大干部群众用热血和汗水铸造了感天动地的“淅川移民精神”,受到李克强总理和国调办鄂竟平主任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国调办和省市党委、政府表彰、奖励、记功。
                                 重温移民岁月 践行移民精神
        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说:“淅川移民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淅川人民圆满完成艰巨搬迁任务的坚强支撑,更是后移民时代激励我们做好水质保护的强大精神动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发掘移民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14年2月7日,淅川县移民精神报告会上,
        认真聆听了淅川移民事迹报告。不同的宣讲者,从不同角度共同回忆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移民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她们结合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搬迁实践,阐述了淅川移民精神的深刻内涵。从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对移民干部情系移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等展开了演讲汇报。
       “淅川移民和移民干部太伟大了。”我希望这种伟大的精神能穿透时空,成为更强大、更伟大的力量,永传不止!”
        日前,光明日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刘先琴听完报告后动情地说,“淅川移民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央党校郑权教授说:从移民精神报告会上看到了淅川人民的舍己、爱国、大义、担当;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赵周贤教授说,移民是个世界性难题。“淅川移民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移民迁安伟大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在移民大搬迁中,淅川移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用心血、汗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铸造出伟大的移民精神,总结弘扬淅川移民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全国人民创立了“美丽中国”的精神财富。应在全国;全社会;广泛宣传。他呼吁国家应建立“道德回报机制。对区域性地区及人民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进行“转移支付”。
        河南省社科院刘道兴院长说。淅川移民精神在淅川这块土地上产生,是淅川厚重文化、久远历史,特别是楚汉文化浸润下的产物。从楚国到屈原再到汉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把国家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就这样一代一代生生不息传下来了。
                           聆听淅川移民事迹报告 淅川移民精神值得学习
        这里的老百姓不讲价钱、不讲待遇、勇于牺牲、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就是这一深厚的文化积淀锻造了这一伟大的民风,所以我说淅川人民是可爱的人民、可敬的人民。他们是最普通的、最基层的草根一级的民众,但他们都可以把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恰恰遇到这个时代,国家需要把这一湖水引到北方去,这是何等伟大的事情,跨过千山万水,穿过奔腾的黄河,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梦想,老百姓把自己的小家和伟大国家的伟大梦想联系到一起了,他们认为他们做出的一切奉献都是无上光荣的,都是应该的,也可以说可爱的人民为我们进行伟大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正是我们伟大的国家要创造这样伟大的事业,才给了我们淅川人民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正是有了国家的伟大规划,有了党和政府的力量,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伟大理念,才让移民工程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移民精神表现在农民身上就显得很质朴,淅川移民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这样一种精神难能可贵,它是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这种精神超越了利益,超越了小家,超越了自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灵魂,将成为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保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今后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不可战胜的来自民众草根的力量。
                             树立渠首人可贵精神 建美丽渠首生态水缸
        淅川移民工作结束了,但淅川移民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留存。移民精神不仅说明过去,也指引未来,还将永恒地起作用,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将永远成为淅川人当好渠首人的可贵精神。
        2014年,丹江水库的水将日夜不断、奔流不停地流向北方,留下的淅川人将永远守护着这渠清水,成为为北方人看护水缸的“渠首人”,淅川人的命运将与生态、绿色、治污永远联系在一起,走上一条科学的、绿色的发展之路。
        这次淅川移民精神报告团(南水北调)情况介绍,移民精神是淅川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后移民时代建设“美丽渠首”、实现“水清民富”的力量源泉。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淅川移民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好教材。通过淅川移民精神报告团(南水北调)汇报,更深刻地总结提炼了淅川移民精神,必将进一步打响淅川移民精神品牌,用移民精神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营造出干事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也必将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强大动力,激励淅川人民去夺取新的胜利。

    网友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评论
    最新评论
    还没有人坐到沙发哦^_^
    <专题>
    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
    焦点网谈
    推荐
    热点